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 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通知公告
城隍庙风雨沧桑600年
来源:《颍州晚报》作者:曹梦雅张杰发布时间:12-02-24浏览次数(4047

2012224《颍州晚报》A4

 

它太老了,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六百年。它曾经是老阜阳人精神授勋、祈祷福祉的地方,人们相信有它在,城市就会安定祥和。然而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了。连附近的居民都一脸错愕地说:“城隍庙,没听说过啊。”

对于它,地标的功能已经消亡。然而,与城隍庙一里之隔的福音堂,却依旧被人熟知。两者相比,一个是道教,一个是天主教,一个是阜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,一个建于100多年前。福音堂的幸运在于唱诗班的歌声经年不断,而城隍庙在经历了浩劫和变迁后,在文物保护暂未到位的情况下,只能随着时代的变迁,渐次消亡。

赫赫城隍

要找到它,不容易。沿着建设巷北上,拐进一个不知名的胡同,一直往里走,看到文化馆的牌子时拐进去,眼前用铁丝网罩着的一处断壁残垣就是城隍庙。

一路问过来,城隍庙远不如“文化馆”被人熟稔。战乱年间,城隍庙几经浩劫和变迁。日军轰炸后,国民党将城隍庙改为民教馆,后又改为中山纪念堂。直到解放后,经多次维修,城隍庙最终成为群艺馆。

只有少数老人依旧习惯性地称呼“城隍庙”。庙前那尊石狮子脚下留有焚烧香火的痕迹,又有人磕头焚香、祈求平安了。90多岁的王香菱老人回忆,小时候,城隍庙非常热闹,茶馆、戏楼、酒肆林立。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九日,地方官绅、百姓都来到这里,给城隍爷、城隍奶奶拜寿。

阜阳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,大殿五间。明洪武二年,朱元璋下令重修颍州城隍庙,并进行皇封,使之成为全国唯一受过皇封的城隍庙。后经历代扩建与修缮,其规模在当时的安徽省也是屈指可数的,占地约10亩,曾有碑文写道:“赫赫城隍,丕著威德,监察善恶,永保斯民,保障江淮,自古及今。”

后起之秀

    与城隍庙一里之隔的福音堂虽是后起之秀,却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。福音堂由一名荷兰籍传教士建于1904年,在1966年被改为阜阳图书馆,1981年便再次恢复。这里常年飘扬着唱诗班的歌声。

    城隍庙地标身份的消亡,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,人们将这一片统称为鼓楼。鼓楼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后,留下了一个名字。城隍庙虽然还有留存,却因为名字的消失,风俗的淡化,而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
城隍庙在网友“斗酒听竹”的记忆中是“群艺馆”,“上世纪80年代,我经常来这里。夜晚,这里是阜阳人跳交谊舞的舞池,无数男男女女精心装扮后登场,从三步、四步到后来的国标、桑巴、探戈,这里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,阜阳追逐时髦时尚的最初一批人的身影。”

风雨沧桑

今天的城隍庙已经不再对外开放。几年前,一堵白墙将城隍庙与游人隔开。为防坍塌,庙内用几根柱子支撑着屋顶,庙外用铁丝网罩着,西廊房破败不堪。2001年,城隍庙被列为危房。20068月,因雨季侵蚀,大殿的西南和东北部坍塌,西山墙岌岌可危。

据文化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,城隍庙上世纪50年代修缮时,费用是几万元,上世纪70年代、80年代又修缮了多次,上世纪90年代往后就没有再修缮过。

这名工作人员感叹:“怎么修呢?只有瓦和几个梁柱还能用。”而要想完全恢复原貌,据省里的专家估算,需要几千万元。

实际上,在城隍庙没落的背后,是一场古城保卫战。就在2009年的下半年,针对“北关古城”如何开发和保护,阜阳市众多文化界人士、离退休老干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浙江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展开了博弈。博弈的最终结果是:暂不开发,进行维护。

今年年初,在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,政协委员刘海洋提出了《拯救阜阳市重点文物——城隍庙还要等多久?》的提案,呼吁尽早落实对城隍庙的保护和修复。

而在等待修复中,城隍庙继续衰老。

本报记者曹梦雅通讯员张杰 /


上一篇下一篇


 

站内搜索:

 

 
 
进入编辑状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