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 欢迎访问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网站(http://www.fysey.cn)!

通知公告
阜阳文物名胜之三――阜阳古建筑
来源:阜阳第二人民医院作者:马怀业发布时间:08-06-28浏览次数(4560

      奎星楼且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墙拐角处,又称拐角楼。登楼可南望霍山,又叫望霍楼,俗称“三蓬塔”。

奎星楼为明万历二年(1574)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敌楼。清同治九年(1870)重修,全砖结构,三层六边形。通高9.93米,叠涩出檐,起脊翘角,结顶饰铁制舞风,六角系铜制响铃(1981)重修时改铁铃。

奎星楼三层均有室,但互不贯通。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;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。南门楣砖雕有题额“文光射斗”、三层南门楣额为“奎璧联辉”。

1980年,奎星楼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,1981年市文物组主持维修。

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。据阜阳县志所载,因奎星楼不高,文星不太显露,所以当地文风不振,功名不多。清康熙三十五年(1796)于此始建文峰塔,以振兴阜阳文风。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。塔为全砖结构,七层八边形,通高31.8米。各层均有塔心室,一层独为一室。一层北门为阶梯入口,有盘旋梯道贯顶。一、三、五、七层四面有四券形门;二、四、六层东南西面有三门。塔为密檐阁楼式。顶部超脊挑角,三叠珠式塔刹,由铁制五叉刹杆贯穿攒尖造型朴素庄严。

文峰塔既与“文”相共,又极富道教色彩。砖雕中,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,灵芝草、龙、凤;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;还有太极图案。对研究当时人的思想意识、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,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实物材料。

文峰塔先后被阜阳县、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2年市政府拨款加固塔基,1985年再次拨款修缮。

刘锜祠 刘锜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,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锜,陪祀有“顺昌之战”时顺昌知府陈规、通判汪若海,副将赵尊、耿训、韩直、许清、阎充和义军曹成。

刘锜祠历代不断修葺,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(1750)、嘉庆十三年(1808)、光绪三年(1871)三次重修。抗日战争初期,国民党以“撤城防敌”为名强行拆毁。1941年,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,厢房三间。正殿神龛内供奉刘锜、陈规、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。

建国后,刘锜祠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和保护,1959年,阜阳县人民委员会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户单位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再次遭到破坏,现仅存大殿三间和厢房。刘公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资福寺(俗称大寺) 在大寺街中路。始建于宋仁宗嘉礻右、(10561063)时期,扩建于宋神宗熙宁(10681070)年间。明崇祯八年(1635)正月,资福寺遭受火灾,清顺、康之间修复。康熙年间,游方高僧杰峰,来颍寓资福寺,后圆寂于此。清道光后,资福寺恢复五进寺院。其布局:前山门内为天王殿,左右为钏鼓楼,伽蓝殿、祖师殿、正殿、后殿以及方丈室、僧房等近百间。庙产土地1500百亩,僧众60余人。

资福寺藏有一部宋代《碛沙藏经》,为此民国24(1935)特建5间藏经楼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佛经被烧毁,殿中钢佛亦被砸毁卖钢。资福寺于1959年、1980年被阜阳县、阜阳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。但寺现存山门、大殿、藏经楼仍被外单位占用。(马怀业辑录)


上一篇下一篇


 

站内搜索:

 

 
 
进入编辑状态